“双社联动”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

发布日期:2024-05-15 08:58 作者:廖先卫 来源:寿县供销社 【字号:   阅读:

2023年以来,寿县供销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聚焦为农服务主责主业,整合资源、汇集优势,按照省社、市社关于“双社联动”的通知要求,通过10个基层社与24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开展“双社联动”,在农资“集采集配”、农业社会化服务、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大胆实践探索,取得显著成效。

一、精心组织,统筹推进

省供销社和市供销社印发“双社联动 强基赋能”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的通知后,我们高度重视,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,分管领导任副组长,业务股室和乡镇基层社负责人参与的试点工作推进小组,把“双社联动”试点作为推动全国总社“绿色农资”升级行动试点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的有力抓手,三项改革试点工作同步推进,在为农服务平台建设、服务能力提升、培育产业项目、深化“三位一体”合作、完善利益联结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。其中,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获得省社、市社表彰,2024年3月21日在省社会议上交流发言,部分做法《中华合作时报》《中国供销合作网》等媒体做了报道。

二、深入调研,形成共识

为稳步推进试点工作,寿县供销社主要领导带队,深入13个乡镇开展三个层次走访调研。

(一)找准结合点。在与上级安排的3个试点村干部多次交流过程中,我们准确捕捉到他们既想借势发展,又心存疑虑的矛盾心态。为回应关切、打消顾虑,我们提出“两不争利”:第一,不与村集体争利。土地托管过程中村集体收取的管理费与供销社无关,供销社不参与土地托管,不与村集体“争地盘”;第二,不与村民争利。不干涉村民的农事活动,农户土地托管收入与供销社无关。供销社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成立村级供销社有限公司(简称新型基层社,下同),通过整合资源,以质优价廉的服务让利于民,实现村民得实惠、集体得增收、供销社得发展。

(二)发掘盈利点。解决了村干部的思想问题,我们与所在乡镇分管领导、村书记及专业合作社代表座谈,分析提炼出新型基层社以下主要盈利点:第一,参与全县供销系统农资“集采集配”收入;第二,提供社会化服务收入;第三,采取社会化服务模式自营300亩左右土地收入。新型基层社每年以上收入30万元以上,管理费用8万元左右,年盈利20万元以上。

(三)筑牢支撑点。与乡镇党委、政府主要领导会商,把试点工作纳入当地乡村振兴工作一同安排部署,把“双社联动”成效作为对村干部工作的考核内容。有了乡镇主要领导大力支持,试点工作稳步推进。

三、明确思路,创新模式

(一)理清工作思路。清晰的工作思路建立在对现状精准分析基础上。

1、优劣势中找思路。优势:群众认可的供销品牌优势、整合资源的合作优势、参与市场的体制优势;劣势:缺资金、少人才、无资源。通过上述分析,我们形成了“轻资产撬动、小切口介入、小步快跑”的工作思路。

2、群众路线建网络。农民既是农村工作的对象,也是参与者与村级经济组织的合作能否成功,村干部的作用尤为重要。我们在“双社联动”中,通过科学的合作模式和激励机制,让村书记直接参与供销社的改革试点,在全县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网络,把供销社的服务网络随着村级治理的毛细血管分布下去,推进基层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深度合作。

(二)创新合作模式:基层社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成立新型基层社,每个新型基层社的注册资本金为30万元(实缴),县供销社投入10.2万元,占34%股份为第一大股东,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第二股东,剩余股份吸收当地有服务能力的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参与,实行公司化运营,按股分红。村书记任法人代表(多村参与联动的,由所在乡镇党委、政府明确牵头人,形成会议纪要),基层社主任负责监督。

1、试点条件:综合考虑在全县的布点及以下条件选择试点合作村:村集体班子强,耕地面积大,耕种条件好,没有产业资本介入。

2、服务载体。每个新型基层社建设一个为农服务中心,参与全县农资“集采集配”,主要从事农资销售、农机作业、飞防、测土配方施肥、工厂化育秧、快递收发、再生资源回收、金融等综合性服务,把供销系统的农资供应网络、社会化服务网络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通过“双社联动”分布到村,把供销系统的“断线”连起来,把“破网”补起来,把人气聚起来。

3、模板推进。我们在总结先行试点经验的基础上,制作了合作方案、公司章程、股东大会议程等模板,在全县推广。鼓励各村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本土特色一村一策。合作方案经县供销社法律顾问审查,党组会研究同意后由基层社组织召开股东大会确认。

4、多社联动。综合考虑各村书记工作能力、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、地域位置、交通状况、风土人情、水系及灌溉条件等特点,特别是乡镇党委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,我们开展了“多社联动”,并探索以乡镇为单位的整体推进试点。例如:双桥镇的马荒村牵头、江拐村、尚庙村等共三个村与双桥供销社,板桥镇的板桥村牵头、黄安村、龙祠村共三个村与迎河供销社开展“四社联动”。丰庄镇的党委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推进小组,由薛湖村牵头共8个村与正阳供销社开展整乡镇联动试点。同时,我们按照“双社联动”文件精神,整合全县稻虾综合种养资源,由保义供销社牵头,吸收县内稻虾种养大户入股,成立了寿县田园寿州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,服务面积约10万亩。目前,各新型基层社的为农服务工作在县社的集中领导下已全面展开。

5、试点扩面。为了做大规模,放大综合服务的成效,我们在3个村试点任务的基础上,扩大到24个村,注册成立14个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,建设为农服务中心14个,服务面积近30万亩。

四、化解矛盾,完善提高

(一)市场冲击问题。农资“集采集配”简化了多层级销售、仓储运输中转等中间环节,成本大幅度降低,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,但是,对传统的农资销售门店冲击大,矛盾多。我们针对上述问题及时调研,出台了新型基层社设立服务网点的管理办法,即:新型基层社辖区内的农资经营主体,可以自愿申请加入服务网点。新型基层社对加入服务网点的农资经营主体实行授权合同管理。服务网点在授权范围内经营“集采集配”农资商品,利润分成双方约定;对于服务网点销售的其他商品,继续享有自主经营权,不受授权或合同约束。通过上述措施,既化解了矛盾,又延伸了新型基层社的服务范围,织密了供销系统的服务网络。

(二)市场统一问题。为了规范县内农资“集采集配”活动,我们实行“五个统一”,即:1、统一谈判。县供销社牵头成立采购小组,与供应商统一谈判,确保质优价廉;2、统一宣传。县供销社统一印制宣传材料,零星货物上统一张贴供销社的宣传标识;3、统一包装。肥料等采用县供销社个性化包装,与市场上销售货物区分;4、统一供货价。全县各新型基层社及服务网点统一价格销售;5、统一服务。聘请农技专家全程服务,每一批配送的农药都做到专家现场指导。

(三)激励机制问题。新型基层社的经营管理者能否积极主动开展工作,是否把为农服务作为主责主业,既是党性问题和素质问题,更是制度设置上应高度重视的问题。为了调动村书记和基层社主任的积极性,我们在合作方案中明确了利益分配及激励方式,即每年盈利的10%作为绩效,奖励参与新型基层社经营的人员,重点激励村书记和基层社主任,具体比例由股东大会决定。

(四)监督机制问题。公私分明是原则和底线。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,县供销社每年对新型基层社开展两次审计,确保供销社资产保质增值。另外,我们出台了监督管理制度,要求新型基层社所有支出必须经基层供销社主任审核、村书记审批;5万元以上的贷款必须封闭运行,凭购货合同直接从贷款银行转入供应商账户;重大事项必须事先报县供销社研究确认等。

五、大胆实践,初见成效

(一)为农服务网络初步形成。县供销社通过联动合作牵起24个村,用分布全县的14个新型基层社为农服务中心链接下设的服务网点,在全县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的为农服务网络,供销社在农资流通领域的主渠道地位得以巩固。

(二)规模优势在农资“集采集配”中充分发挥。我们用24个合作村约30万亩耕地资源,与肥料、种子、农药等农资供应商谈判,种子、肥料价格比市场价降低20%以上;农药价格比市场价降低50%以上。据初步测算,农户每亩每季减少投入50元以上。

(三)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有突破。我们要求各新型基层社把“集采集配”的废旧农药包装物回收统一处理,探索解决我县多年来无法解决的农药废弃包装物污染问题。

(四)社会化服务的能力得到增强。新型基层社将是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,是承接项目的重要载体。我们设想通过2~3年的运行,每个新型基层社购买一批设备,培养一批人才,创办一批实体,把综合能力做大做强,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,在全县培育一批供销社主导的为农服务主力军,为全县乡村振兴做出供销贡献。

寿县供销社系统底子薄、基础差,服务网络不健全,“线断、网破、人散”在寿县表现尤为明显。为持续推进综合改革,助力乡村振兴,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补短板,求突破。

(一)加强人才队伍建设。发挥所属公司、基层社、新型基层社的灵活用人优势,吸收一批懂经营、善管理的返乡大学生、退伍军人、土专家、村干部加入供销社,构建能进能退的用人机制,培养一批新型供销人才。

(二)发展壮大为农服务龙头企业。重点扶持引导新型基层社,在为农服务中发展壮大。盘活处于僵尸状态的土产日杂公司和物资回收公司,植入新的为农服务功能。做好农产品上行这篇文章,推动供销系统优质农产品走出寿县,进入“长三角”市场。

(三)积极参与乡村振兴。利用供销社网络,参与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,争取上级支持建设再生资源产业园,拓展农村绿色生态服务。推深做实农业社会化服务,推进农民增收增效,肥料农药等减量增效。引导推广“良种、良法、良技”和先进农业机械,促进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。发挥供销社联农富农作用,培育自主品牌,发展壮大工厂化育秧、收储加工、冷链物流等服务设施。通过对外合作,实现主要农作物“耕种防收售”一条龙服务,把供销社打造成乡村的稳定器和压舱石。